
文章分类:APP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6-08-23 原文作者:Shi Yongfeng 阅读( )
我们曾接触到一个在全国有2000个门店的大型连锁餐饮公司,因为要继续扩张,碰到了成本居高的问题,所以就想通过互联网技术来降低其成本。他们对未来的设想是每家店面积不超过50平方,用户到店里后能够自助完成所有的一切动作,包括点餐和付款。用他们自己的话讲:店的面积这么小,再雇几个服务员,站都站不下。这样的餐饮企业一般都有较严格的管理。
我还碰到过一个杭州本地的著名老品牌连锁餐饮企业,它在今年最大的变化是,一个从阿里巴巴出来的投资商入股了他们,成为其董事长。而这位投资商同时投资了一款和淘点点类似的点餐软件。这种变化让人猜想,颇具想象力。再比如外婆家也在思变,推出一些适合年轻消费群体的品牌“动手吧”等等。还有俏江南、海底捞等等餐饮标杆企业的种种尝试,都在带动整个餐饮行业进行探索和往前发展。第二类是一般的餐饮企业,虽然想变,但不知道从何入手其实可以说90%以上的餐饮类商户都是这种情况。
虽然O2O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但具体要怎么应对并不清楚。做的比较好是开通了微信号,做一些营销。或者就是被动的跟在点餐平台后面,比如美团、淘点点等平台的客户。第三类就是因为互联网而出现的外卖公司他们对品牌的推广和流量都有强烈的需求,也有强烈的意识。但是问题是互联网平台并没有能帮到他们太多,最后他们还是意识到做好产品质量,做好配送,做好管理才是根本,而平台流量营销似乎是其次。第四类属于小众,有很强的互联网意识比如有某些餐厅甚至自己开发点餐或者外卖app的,但不成气候,和海底捞什么的不能比。因为其大多还未建立自己的品牌,所以消费者对其并不买账。我并不是实体餐饮业从业者,对开餐馆我并没有经验。
饮外卖市场的兴盛和电商化
如今,随着餐饮行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将重点放在了餐品的外送上。有数据显示,一些餐饮店通过网络销售的外卖销售额,甚至超过实体店。去年年末至今,外卖行业显得格外热闹,而这份热闹与互联网大佬们的加入有关:“淘点点”在2013年12月份试水外卖业务,在2015年1月份就达到了10万份的单日订单峰值,这个数字跟的单日8万单峰值基本持平。2015年1月,大众点评首页上线外卖服务频道,支持在线和电话下单。2015年1月,美团网上线外卖服务,用户在美团外卖频道输入地址,就可以查看提供外卖的餐厅。2015年4月,百度上线基于地图的外卖服务。
互联网大佬们无疑看中了这块号称餐饮行业最后的蓝海。有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全国餐饮消费总额为4500亿元,按照16%的餐饮年增幅,到2016年全国餐饮消费总额预计将达到7000亿元。而其中,外卖占全国餐饮消费总额的10%,因此到2016年,外卖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00亿。而品途咨询在201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餐饮行业O2O市场规模近年来飞速发展,预计2015年整体规模将达913亿,2015年有待突破1200亿。
外卖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也有不少商家利用互联网方式整合资源,网上预订准时送到。为什么互联网公司开始纷纷进入外卖市场?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因为互联网公司可以根据移动端、网络订单收集到大量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他们能提前预测在哪个地区、什么时间用户订单可能会一下爆棚,由此,外卖公司可以提前调整运力并缩短用户等待时间,因为外卖公司的用户体验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在用户下订单后10-20分钟内把快餐送到。这些公司也使用大数据做外卖车辆的路线优化,目的是保证如何以最有效、最省成本方式将快餐送到用户手里。
果它们恰好又有些互联网意识,或者招募一帮互联网的人才,让餐饮管理系统和互联网对接,也未尝不是不可能的事。就像本文最早说到的阿里巴巴投资者那个案例一样。2014年的餐饮业报告已经出来了,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和传统餐饮业的低迷局面相反,线上餐饮业正在以每年超过25%的增幅往上增长。外卖平台已经要到洗牌的阶段,而真正打通消费者和餐饮商户以及第三方(平台、餐饮软件服务商)的O2O模式也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布局。我相信在未来的两年内将可以让我们看清迷局,看清潮水退下后谁在裸泳,谁是穿了泳裤有准备的人。也希望广大的餐饮企业能够抓住这个机遇,迎来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