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项目外包流程

文章分类:APP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6-11-23 原文作者:Shi Yongfeng 阅读( )

软件外包(Software Outsourcing)是一种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服务模式,是指客户(发包方)将软件项目中的部分工作转交给软件外包服务商(接包方)代工开发的一种行为,它具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是工种细分和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软件外包虽然还是一个朝阳产业,却已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全球最大的两个软件外包服务中心——印度和爱尔兰,其市场规模都在百亿美元以上,且增长势头依然强劲。软件外包,就如同一个呱呱坠地的初生婴儿一样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软件业是一个高速变化、新技术层出不穷的行业,同时又是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高的行业。企业需要采用外包和采购形式来获取待开发产品的部件,最大限度地从社会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中获益。

软件外包有人看做是软件OEM ,OEM是英文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的简写,不知道准确的中文意思,台湾人称为代工,有人称为委托加工,与OEM相应的另一个词叫ODM,有人称为委托开发加工。委托加工和委托开发加工到是很简练地区分了OEM、ODM两者的区别, OEM只是简单的加工,没有自己的技术含量,而ODM则有自主的技术在里面。我们都知道国外很多手机都是国内企业代工(OEM)的,而国内有的厂商,连技术都是代工厂的,这个时候,代工厂就不再是简单的OEM,而是ODM.软件外包同样也存在OEM和ODM的区别,我国软件外包的业务恐怕多是OEM,做一些比较简单、没有多少知识产权含量的苦力活。

软件外包也应该有这样两种形式:1、总包,2、分包。(这个总包、分包和建筑中的概念是不一样的,这里所指总包对整个软件项目的总包,不是将一家企业所有软件的开发全部承包)基于软件的特殊性,我想一个企业不会将一个软件项目分开分别发包给几个软件公司各自来开发的,如果直接从发包的企业外包软件的话,应当可以总包的。从大量的报道来看,我们国家的软件公司基本是从其他软件企业分包而来的业务,这也就使国人产生了软件外包就是从软件企业分包业务的错觉。

从软件外包的内容看,凡是被分包出去的,都是软件系统非核心的内容。核心内容和技术都被总包的大型软件开发商牢牢控制着。做软件分包,为国外大型软件企业提供软件外包服务,就像民工为包工头做工一样,只是在做软件外包最底层部分的编码工作。如果一直做软件外包中的分包,对产品不能拥有任何知识产权,也始终没有任何技术竞争力。

我国软件外包企业中,在香港上市的中讯软件集团股份公司应当是行业内的佼佼者,被称为“外包第一股”,其93.28%的业务收入来自日本,而且主要业务集中在几家象NEC这样的特大型公司,我想这家公司应该是可以做总包的。

 
软件外包管理流程

只有当委托方和承包方对外包管理规范达成了共识,才可能有效地管理整个外包过程,从而使双方共同获益。

1、软件外包管理流程
一般地,在立项阶段,产品负责人应当进行“Make or Buy决策”,确定待开发产品的哪些部分应当“采购”、 “外包开发”或者“自主研发”。如果需要外包开发,那么成立外包管理小组。

2、选择承包商
2.1 竞标邀请
外包管理小组负责人首先起草《外包项目竞标邀请书》,然后与候选承包商建立联系,分发《外包项目竞标邀请书》,以及相关材料。
感兴趣的候选承包商与委托方有关人员及时交流,进一步了解外包项目,在指定期限之内撰写《应标书》,并将《应标书》及相关材料(用于证明自身能力)交付给外包管理小组负责人。《应标书》的主要内容有:技术解决方案;开发计划;维护计划;报价。
2.2 评估候选承包商的综合能力
为了有效地评估候选承包商的综合能力,外包管理小组应当制定“评估检查表”,主要评估因素有:技术方案是否令人满意?开发进度是否可以接受?性能价格比如何?能否提供较好的服务(维护)?是否具有开发相似产品的经验?
承包商以前开发的产品是否有良好的质量?承包商的开发能力与管理能力如何?承包商的资源(人力、财力、物资等)是否充足并且稳定?承包商的信誉如何?外界对其评价如何?承包商是否已经取得业界认可的证书如ISO质量认证、CMM 2级以上认证?承包商的地理位置是否合适?
外包管理小组对候选承包商进行粗筛选,剔除明显不合格的承包商。只对通过了粗筛选的候选承包商进行综合评估。
外包管理小组要和候选承包商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如面谈、电话交谈),依据“评估检查表”评估候选承包商的综合能力(例如采用5分制打分)。评估结论记录在《承包商能力评估报告》之中。
2.3 确定承包商
外包管理小组给出候选承包商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并逐一分析与候选承包商建立外包合同的风险,挑选出最合适的承包商。结论记录在《承包商能力评估报告》之中。

3、签订外包合同
外包管理小组和承包商就《外包开发合同》的主要条款进行协商(谈判),达成共识,然后按照指定的模板共同起草《外包开发合同》。
外包管理小组和承包商仔细审查《外包开发合同》中的每个条款,确保合同没有错误和隐患。合同双方的代表(具有法律效律的人)在《外包开发合同》上签字,此后合同生效。

4、监控外包开发过程
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外包管理小组不能干等着验收成果,而是应当主动监控外包开发过程,否则风险太大。
外包管理小组定期(例如每两周一次)检查承包商的开发进展情况,并记录到《外包开发过程监控报告》之中。检查的重点是:实际进度是否与计划相符?承包商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是否充分?工作成果的质量是否合格?
外包管理小组应当督促承包商纠正工作偏差。如果需要更改合同、产品需求或开发计划,则按照变更控制规程处理。

5、成果验收
5.1 验收准备
承包商将待验收的工作成果准备好,并将必要的材料提前交给外包管理小组。外包管理小组慎重地组织验收人员。双方确定验收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
5.2 成果审查
验收人员审查承包商应当交付的成果,如代码、文档,等等,确保这些成果是完整的并且是正确的。验收人员将审查结果记录在《外包合同验收报告》之中。
5.3 验收测试
验收人员对待交付的产品进行全面的测试,确保产品符合需求。验收人员将测试结果记录在《外包合同验收报告》之中。
5.4 问题处理
如果验收人员在审查与测试时发现工作成果存在缺陷,则外包管理小组应当视问题的严重性与承包商协商,给出合适的处理措施并记录在《外包合同验收报告》之中。
如果工作成果存在严重的缺陷,则退回给承包商。承包商应当给出纠正缺陷的措施,双方协商第二次验收的时间。如果给验收方带来损失,应当依据合同对承包商做出相应的处罚。
如果工作成果存在一些轻微的缺陷,则承包商应当给出纠正缺陷的措施,双方协商是否需要第二次验收。
5.5 成果交付
当所有的工作成果都通过验收后,承包商将其交付给外包管理小组。双方的责任人签字认可。外包管理员通知本机构的财务人员,将合同余款支付给承包商。

原文来自:Shi Yong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