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APP开发的一些见解

文章分类:APP开发资讯 发布时间:2017-09-11 原文作者:Shi Yongfeng 阅读( )

    对于70后、80后的许多人来说,印象中上网就是打开浏览器,访问网站,浏览器是一个承载了网民多年上网情结的产品,几乎从有互联网开始,就有了浏览器。在PC时代,上网往往意味着先打开浏览器。成都APP开发公司未来久发现,进入到移动智能终端时代,人连接信息的方式趋向扁平化,曾经的Web以各种形式的App大行其道。这个时候,主要是在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头两年,手机浏览器成了一种尴尬的存在,尽管它本身也是一款App。

    当人们打开手机浏览器,是想通过导航找到一个网站,看看新闻,看看小说,还是想下载一些资料,或者是安装一款应用、游戏?抑或只是随便“逛逛”,想找到点新奇有趣的玩意? 事实上,这个时候,用户是困惑的,对比那些将功能直观地印在用户脑海里的App,浏览器让用户感到困惑,无论是它的功能还是交互体验。

    不过对于刚刚拥抱互联网的人们而言,大家下意识且宽容地认为手机上总得安装一款浏览器,不然就感觉缺了点什么,哪怕只是半个月打开一次。 唱衰 有趣的是,在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初期,一边是关于浏览器边缘化甚至是将彻底被取代的论调“甚嚣尘上”;另一边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厂商却仍然认可浏览器的超级入口的地位,对其大力进行培养和扶持,目的是在移动端“圈更多的地”,其中阿里为了补强在移动端上的不足收购了国内手机浏览器领头羊UC,腾讯大力发展QQ浏览器,百度坚持手百和百度浏览器“两手抓”。 一个有趣的例子,搜狗创始人王小川曾在2012年表示,浏览器在手机中的最终高度会远远低于PC端,虽然这种说法难说有错,但他当时确实对手机浏览器的未来不看好。他还对百度欲估值10亿美元收购UC Web的传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估值那么高,我觉得会有泡沫。” 然而两年后阿里即以超过30亿美金的价格并购UC,刷新了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创造的“中国互联网最大并购交易”的记录,某种程度上,阿里此举也使得业界重新审视浏览器在移动端的地位和作用,许多人对手机浏览器的看法也开始“回温”。而搜狗自身也像百度一样既做手机搜狗搜索又做搜狗手机浏览器。 转型 当然也不可否认,手机浏览器在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初期确实陷入了让用户犯尴尬的“困境”,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用户的使用时长和使用频度长期徘徊在“低位”,与其流量入口的“身份”多少有点不符。



    然而随着后App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超级App形成重度依赖,大量的长尾App被“掩埋”,这个时候手机浏览器的困境反而渐趋消亡。原因是什么呢? 浏览器从PC端到移动端,保持了极强的生命力的同时,还具备了多样化发展的灵活性,国内手机浏览器的大厂得以针对用户需求变化进行转型。其中,UC浏览器已经成功转型内容平台,凭借超过5亿的用户量、1亿日活成为了继微信、QQ、淘宝之外的第4大超级App,而百度浏览器、QQ浏览器也正走在转型的路上。 在刚过去不久的上海2016新媒体创新峰会上,UC总经理陈超透露了UC转型内容分发平台半年来的效果,陈超称,UC目前已跻身资讯分发前三名,现在每天通过UC浏览器看新闻的用户的比例至少是60%,用户使用浏览器的总时长超过一个半小时,而新闻的阅读时长会接近大概一小时。 UC浏览器的转型同时引起了浏览器App和新闻类App厂商的关注甚至是警惕。从上网工具演变为内容分发平台,UC浏览器的演变体现在重新梳理了搜索、小说、网址导航以及外卖、购票等生活服务功能并进行不同权重的展示,部分功能进行了“折叠”,基于大数据算法推荐的UC头条成为了其主打的产品功能,强化了自身媒体平台的属性。 根据陈超的说法,UC探索的是“流量入口+大数据+优质内容”的新媒体运营模式。UC依托的是自身5亿用户流量和阿里云深耕已久的大数据技术,而在内容上,UC除了跟传统媒体进行内容合作,还有自我生成“UC奇趣百科”等内容,此外,很快UC还将开放订阅号,补齐自媒体这最后一道内容生态链。 不难看出,UC浏览器正在抢食新闻App的蛋糕,从模式上看,是继天天快报之后,今日头条的一个新的竞争对手。今日头条近段时间近乎烧钱式地投入硬广,估摸着也是意识到了危机。当然也不能说UC浏览器“越俎代庖”,毕竟在诺基亚畅行的功能机时代,让用户通过浏览器浏览新闻资讯就是UC的主要功能之一,现在UC不过是顺应趋势采用了大数据精准推荐这种模式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如上所说,QQ浏览器和百度浏览器也在推进移动端的转型。


    QQ浏览器的移动生态战略方向是强调向内容、游戏、个性化三方面转,核心也是内容,QQ浏览器希望将腾讯体系的内容生态,以更精准的方式推送给用户,除了推出了每日头条,还整合了微信图文等自身生态链的资源。 百度浏览器则以吐槽互动的轻社交方式进行娱乐化转型,由吐槽社区入手培养90后、95后等年轻用户的粘性,百度的“算盘”是把用户的搜索习惯逐渐扭转为社交习惯,不过据说最终目的仍然是要服务于李彦宏的020宏大蓝图。

    综合对比,UC浏览器的转型方向最为清晰,动作也更果断和坚决,从过去由Symbian转投Android阵营,再从多功能上网工具转型如今的内容分发平台,UC浏览器的转型步子迈得总是轻快一些。另外,这三家浏览器的转型都结合了BAT本身庞大的技术资源优势,这种优势让它们具备随时向多种方向转型的灵活性,这是其他小厂的App难以比拟的。 回归 如今来看,在经历App红海“洗礼”的过程中,手机浏览器依然延续了其强劲的生命力,其作为内容平台的入口作用正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发挥。

    对用户而言,无论是浏览资讯、听音乐、看视频还是阅读小说、玩游戏、体验O2O服务等,浏览器在他们“手中”的重要性仍无法抹灭。手机浏览器的超级App地位,也正被行业重新“认识”和发掘,浏览器正以更灵活多样的方式“回归”。
原文来自:Shi Yong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