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类APP遇冷

文章分类:APP开发问答 发布时间:2016-08-03 原文作者:Shi Yongfeng 阅读( )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现在,健身在城市的白领中已经成了一股热潮,微信朋友圈中晒各种健身数据也是一件时髦的事,与“健身热”一起热起来,除了各类智能穿戴设备,还有就是手机里的各种运动类App。

不过,在经历了前两年的火爆之后,运动类APP在今年逐渐降温。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今年获得投资的运动APP大幅减少。在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后,有的APP依然人气高涨,有的却已经黯然离去。

有人说,运动类APP已经进入寒冬季节。但是运动类App人马君的创始人王寅觉得,行业目前仍然处于快速增长期:

王寅:健身类APP的用户数量在这几年的增长是很快的。从运动角度讲,移动手机可以通过距离计算步数帮助用户进行纪录,还有的软件会做一些课程,帮助用户完成简单的训练,估算运动消耗的卡路里量。

有观点认为,事实上,运动App自诞生起就不是为运动者准备的,那些真正的运动者不用App也会坚持运动。那些在健身俱乐部办了张卡,去几次就不去了的用户,App也帮不了他们。运动App发挥的最大价值是:在聚合了有运动需求的用户后,制造出“我们是通过这个App实现了健身”的假象给其他用户看。

有趣的结果是:运动App在一群不爱运动的用户中火了,他们有的是把健身作为借口,实际是为了约朋友,有的是为找个理由打发时间,App也成为他们在社交软件中炫耀的道具。他们真正要的是朋友圈里那串运动数字和“点赞之交”的微信好友。他们真正的运动是“晒”。

互联网评论人洪波说,现在的运动App提供了一个话题窗口和途径,成为线下社交的极好场景:

洪波:身类APP过去主要是在记录数据,现在由健身开启了社交,出现了选择健身教练,学习不同的运动项目等多种功能。

国际市场分析机构IHS曾预测,运动App有望迎来高达63%的增长,全球范围内的装机量或下载量2017年有望达到2.48亿。也正是对市场的乐观估计,创业者们纷纷下注,各类资本也“添油加柴”,尤其是2014年,国内就有十几个运动类App扎堆获得风险投资。

然而,进入到2015年,运动类App领域的融资热潮降温,获得投资的项目大都处于A轮、B轮之后。到了2016年,情况更加糟糕,获得投资的项目掰着手指就能数过来,例如4月Feel宣布完成B轮融资,金额接近亿元人民币;5月Keep宣布获得3200万美金C轮融资;同样在5月,咕咚宣布完成5000万美元C轮融资。

运动类App人马君创始人王寅表示,运动类APP融资遇冷的最大原因是有了用户之后却不知道如何变现,现在业内还没有一个很清晰的商业模式:

王寅:前为止我们还是没有看到很清晰的盈利模式,主要应该就是广告。现阶段来讲能够拿到的数据有限,获取更多的信息会比较难。我们的行业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光是运动的分类就会衍生出很多APP。

 

互联网评论人洪波称,除了记录数据和社交,运动类App的的创业者需要了解用户还有什么更多的需求:

   洪波:健身类APP主要功能是把线上的用户吸引到线下来,并且参与到线下的一些活动中,再记录一些数据,但我们不能让一个应用去替代真实的运动。互联网的作用是把这部分用户组织起来,进行数据的处理,信息的比较。软件的开发者需要更多地了解用户的需求,明白市场中尚未被满足的部分,才能有所创新和研发。

原文来自:Shi Yong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