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分类:APP热点新闻 发布时间:2017-07-17 原文作者:Shi Yongfeng 阅读( )
7月11日,视觉AI公司商汤科技宣布获得4.1亿美元B轮融资,这也是全球AI融资单轮最高;另一边厢,阿里巴巴7月8日展示的无人超市中从智能监控到刷脸支付则依赖另一家视觉公司旷视科技(face++),此前支付宝里的刷脸支付同样用了他家的方案。
语音识别比视觉识别发展更早,但“刷脸”的商业化却跑在了前面。同样是一种感知技术,AI的“眼睛”跟“耳朵”走的是怎样不同的路?
主要商用是刷脸
“语音识别更多是改变一种交互方式,扮演一个个人助理的身份,你可以看做是一台新手机,在汽车后装市场、智能家居等方面比较有意义,”旷视科技品牌市场部总经理谢忆楠告诉南都记者,“视觉则不同,它核心意义在于确认人的身份与行为,这相当于提供了一种新的虚拟服务方式,可以解放劳动力。”
从这个角度说,金融、新零售的“前台”,安防的“保安”等“身份确认”的岗位都可以通过A I来完成。
不过因为精准度问题,目前的视觉主要应用还在于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的原理就是捕捉关键点,”谢忆楠说,从这个角度说,比起动作行为,人脸的标准化会更高。“同样的,现在算法优化需要大量数据去支持,而人脸需求更高,反馈数据也会更多。”
当然更大的数据量还在于C端,这也是为什么诸多语音平台都退出音箱的原因,但C端的视觉识别场景复杂度则更高。“一方面是通用性,视觉识别的终端软件模块非专业人士还很难安装与操作,另一方面是成本,摄像头硬件成本还好,手机就能完成,主要是软件平台,基本要几千元起,而且识别数据的调用也是按次收费。”云从科技策划经理陈小龙如是介绍。
商业化需要什么?
技术肯定是A I的关键,但在算法以外,各家厂商采用的商业路径则有所不同。商场更多是输出SD K的标准化方案,厂商进行开发。
云从与旷视则更强调行业定制化。“其实算法与硬件上现在大家差距不明显,”谢忆楠说,主要是终端适配能力的问题。“同样跟支付宝合作,在A PP上跟无人超市则完全不同,后者要考虑光线变化、多人环境精确度的问题。”因为支付宝投资的关系,其与互联网厂商走得更近,比如神州、滴滴等出行企业。
同样的,陈小龙则说,B端客户对价格不敏感,但更要求专人售后。“其实视觉识别能怎么用客户也并不清楚,比如在银行我们除了支付还给予了金库、营销等方案。”因为其“国家队”背景,目前中行、农行、建行则用了他家的方案,但主要解决第一步“插卡确认”问题,后续资金交易还要输入密码,且金额较小。
实际上,目前各大支持“刷脸登录”的应用,都不会将人脸作为唯一的登录凭证。“其实视觉识别主要问题还是信息安全与客户信任问题。”有业内人士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