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类app啥都有

文章分类:APP热点新闻 发布时间:2017-12-06 原文作者:Shi Yongfeng 阅读( )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线学习类app也越来越红火,从在线辅导到在线写作业,可谓是“应有尽有”。这些在线学习app的普及曾经引发家长和老师们对孩子视力健康的隐忧,而现在大家似乎有了新的烦恼:有的app暗藏不良内容,有的app变成了学生“交友”聚集区……

烦恼:学习类app逐渐变成“大杂烩”

“现在我都心惶惶的,每天娃拿着平板电脑往小书房一去门一关,我都不知道他是真的在软件上学习,还是在干别的不相干的事情。”近日,媒体针对在线学习平台包含不良内容的调查让刘女士感到很不安。她表示,自己的孩子目前在天河区某小学念5年级,去年开始,在线学习软件流行起来,自家孩子也在平板电脑上下了几个,包括背单词、写作业等。“班里的学生大部分都在用这几个app,老师也都知道。” 刘女士表示,自己以前也没多想,挺多就是提醒孩子注意眼睛,别老盯着屏幕。“孩子每天放学吃完饭就把自己锁在书房里写作业,现在我也有点担心孩子会不会在学习软件上看别的东西。”

近日,记者下载十余款目前下载量排名靠前的学习类APP,发现绝大多数都融入了娱乐和社交功能。记者在某APP上看到,“放松”占据了该app主界面四大功能的其中之一,而点击进去之后,即是各种明星八卦和动漫游戏等内容。即便是在学习板块,“休息一下,推荐好玩的app给你”等各种广告也占据了整个界面的三分之一,诸如 作业 、 翻译 、 错题 等学习功能则缩在大幅广告的下方,此外,界面上还有抽奖等内容。而在另一APP上,用户可以自行添加圈子,供选择的圈子数量超过了50个,被细分为“小学自拍交友”“暗恋心事房”“异地零距离”等版块。 日前就有家长反映,自家孩子在APP上的一些板块中灌水、发帖、聊天,完全找不到一丝学习的迹象。也有学生反映,用某作业App搜索优美语段,发现其中夹杂“小黄文”,有的还被贴上了“优秀作文”的标签。

现状:广州半数小学生使用APP软件写作业

根据《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2016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9001.4万人,未来几年还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9年预计将达到1.6亿人。其中,中小学生占据了“半壁江山”。此前,记者也曾从国内某在线教育平台发布会获悉,目前,广州约90万的小学生中,有一半学生正在使用App软件写作业。

近日,记者走访了广州市部分中小学调查发现,不少家长和学生都表示自己(孩子)有使用学习软件的习惯,不过,当记者追问家长是否了解这些app的详细功能时,大部分家长都表示不太清楚。“孩子说有的软件可以在线问题答疑,有的软件是背单词的,总之挺方便的。”许多家长表示,有在线平台帮助孩子学习是好事,但是并不知晓这些app是否有娱乐和社交功能。“我们都没有用过这些软件,这样看来,孩子到底是在上面学习还是在玩,还真要打个问号了。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们做父母的还是应该对这些软件把把关。”有家长这样说。

也有家长关注到了这一问题。家长张先生告诉记者,有的在线学习app在上线之初界面干净简洁,功能也比较单一地以学习为主,可是这两年,随着app不断更新,功能也越来越多。张先生表示,以某几个学习类app为例,这几年来陆续加入了类似通讯工具似的加好友、加圈子、发动态和娱乐、动漫、鸡汤文等内容的推荐分享,甚至还有购物专区,使得这些原本以学习和教育为主要目的的app逐渐“变味”,“加这么多功能,又不是为了学习而设,这样孩子更不愿意放下手机了。”张先生向记者展示了某款在线学习app的界面,记者看到,点击屏幕下方进入“问吧”的窗口,出现了交友专区、励志鸡汤等不同的版块,“问吧”界面上也不是常见的答疑求助,而是充斥着各种交友信息:“找个异性朋友”、“暖男求女友”等等,随意点击一个帖子进入,都有不少人留下了自己的qq号,记者看到,留言的人有注册显示为高中生的学生,也有小学生。甚至,记者还看到了某些涉黄的帖子。“现在已经不是个学习软件了,就是个乱七八糟的发帖聊天软件!”张先生无奈道。

解决:学习类APP需加强监管

面对层出不穷、鱼龙混杂的学习类APP,学校老师也感到很棘手。“一方面,有的app确实给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和帮助,我们不能全盘禁止;另一方面,有的app错答频出,甚至将娱乐和交友的功能置于学习功能之前,在互动版块上出现了不良的内容,不仅影响学生学习,也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广州市某中学的一名班主任表示,对此自己也曾多次提醒学生和家长,不要过分依赖在线学习app,家长平时也要多留个心眼,及时和孩子沟通,引导孩子合理、按需使用在线学习软件。“我常常和学生说,有问题就来问老师。我也下过几款app,上面很多答案都是不完整甚至错误的。应该说,在线学习软件现在发展还不成熟,只能作为学习的一种补充,而不是学生单纯获取作业答案的途径。”

为何在线学习类app乱象频发?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首先,目前开发这类在线学习平台的门槛较低,许多针对中小学生的在线教育平台,大都是注册为“科技发展公司”的头衔,处在从事教育培训但教育主管部门又无法监管的尴尬处境。其次,目前在线教育行业竞争激烈,app同质化现状凸显,不少平台方开发更多娱乐交互性质的功能也是出于争夺用户的目的,但关键在于,有的平台方并没有很好地担负起对不良信息进行监管,并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有效屏蔽与过滤的责任。

那么,针对此现象,有何解决之道?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首先是机构必须加强自我审查,出现这一问题,APP运营方要对此负责。其次是加强监管,工行部门和文化部门要对网络色情、暴力内容加大监管处罚力度。此外,父母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网络工具学习的习惯,自觉屏蔽不良信息,并举报不良信息。

“全民实施终身教育,在线教育产品功不可没。然而,针对未成年人的“学习app”哪怕有一点点涉黄,都必须严厉查处,决不能手软!这已不是什么学习范畴的问题,而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问题。”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夏学民表示,教育产品涉黄要严厉打击,公安、文化、教育、网信、工信等多部门应该对目前市场上的“学习app”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发现小黄段子或其他涉黄问题,责令其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责令其下线。

记者发现,随着近日在线学习app被爆问题不断,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有的app已经开始了整改。目前,某几个学习app已经关闭了“同学圈”“兴趣圈”等社交功能。

原文来自:admin